阿里又有新动作,揭秘C2M的背后蕴义
大家对C2C\C2B\B2B\O2O这些名词可能都比较熟悉,但是近日阿里的一次组织架构升级,重新为大家增加一个新的概念:C2M
C2M全称Customer-to-Manufacturer,是消费者直连工厂制造的一种生产模式,说白了就是缩短中间渠道,让制造业更贴近消费者。
在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,中国制造产业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困境,无论是国人自己心中固有的想法,还是国外人对made in china 的偏见,都是中国制造业发展路上的瓶颈。
目前中国制造业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发展,早已改头换面,效率低、质量差、成本高这些标签也一一被扯掉。这些都不是现有制造业的问题,而目前最大的麻烦在于信息的不对等。
简单来说,制造业不懂市场规律!
市场上,消费者说的算
那么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?工厂需要生产什么?消费者什么时候需要多少?
这些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起始原因。
据数据显示:
很多工厂经常出现畅销的产品没货了,滞销的产品库存一大堆的问题,既折损了营收又浪费了成本,这就是工厂不清楚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的表现。
在福建晋江,一年生产的鞋子十年都卖不完,喜得龙和德尔惠等传统鞋企的破产就是血淋淋的教训。这就是不知道生产多少的表现。
而现在,阿里推出的C2M出现的很是时候。
2017年,马云提出“五新”,即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金融、新能源、新技术。
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,他抛开“五新”重点强调了新制造,即驱动未来制造业的是数据,大数据就是生产资料,这必将是一场制造业大革命。
要说大数据,我想谁都比不上中国电商最大巨头淘宝天猫了!
马云连全中国最大罩杯的省份是哪几个都一清二楚,大数据时代,马云有什么不知道?
阿里一直想做二十一世纪数据分享平台,因为他们掌握着全球最真实庞大的消费数据,这些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。要把这些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出来,C2M就顺势而生了。
阿里的厂销通将平台所有的运营和数据资源全面开放给工厂,这样工厂就可以准确预测消费趋势和数量,提前对订单做好准备。从选品到设计到量产,要什么,生产什么;要多少,生产多少;什么时候要,什么时候生产。
对商家来说省去了资金库存的压力,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去研发新的产品或服务。而对消费者来说,去除了品牌的溢价,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,这也是近2年国货品牌频频走进大众视野的表现。
所以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,C2M背后的蕴义都是不可限量的。
猜你喜欢